父親去世後,79歲繼母在我家養老12年,臨終前的一封信讓我明白了
導語:
這個世上最敏感的關係除了婆媳關係之外,大概就是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的關係了,前者因為一個男人才引發了兩個女人之間的矛盾,而後者卻涉及撫養與贍養的問題。
都說「你養我小,我養你老」,這句話用在繼父母和繼子女之間的關係上,同樣有效。
48歲黃芳,父親去世後,留下繼母獨自一人,繼母想跟親生兒子一起生活,可發生交通事故後,繼母不但被親生兒子嫌棄,連賠償款也被親生兒子拿走了。
黃芳看不下去了把繼母接到家裡養老,12年來沒要過繼母一分錢,繼母患上老年痴呆症後,更是親自近身照顧繼母,12年後,繼母去世,整理繼母遺物時,她發現繼母留給她了一封信,這封信看哭了很多人。
下面我們一起走進黃芳與繼母之間的感人故事,傾聽她的訴說。

來自黃芳的講述:
原本我也有一個完整的家庭,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,父母之間經常吵架,母親嫌棄父親沒本事,還喜歡處處和外面的人攀比。
而父親則嫌棄母親不夠溫柔,說母親根本就不像個女人,總之,雙方都互相攻擊對方,都想把對方比下去,都想要贏。
當時,所有人都覺得是母親太強勢,除了爺爺奶奶之外,連村裡其他人都說母親的不對,無形中,母親被所有人孤立。
這些不被理解的壓力和被孤立的無助,讓母親的情緒更加崩潰,在我7歲那年,母親終於還是選擇了離家出走,從那以後杳無音信。
母親走後,我就成了父親最討厭的存在,他經常罵我是「掃把星」,還說如果不是因為我,這個家就不會散。
那時候我真的很害怕,害怕連父親也不要我,雖然他對我不好,但起碼還有口飯吃,還有個「家」。
為了有飯吃,更為了心裡那股莫名的害怕,我什麼家務都做,還儘量縮小自己的存在感,儘量不要出現在父親面前。
我以為這樣,他們就不會注意到我,我可以不用擔驚受怕,可是,父親在找對象時,還是因為我的存在而失敗。
父親連續相親了好幾次都沒成,原因是父親家裡有個已經記事的女兒,也因此父親對我更加厭惡。
父親不但把母親的離家出走和找不到對象的苦悶都怪到我頭上,他更不想管我,甚至不想讓我讀書。
而我在父親刻意的縱容下,性格越來越野,還非常叛逆,我除了本能地畏懼父親之外,其他人的話對我根本不起作用。

後來,在我滿10歲的時候,父親再婚,娶了一個同樣帶著孩子繼母進門,繼母帶著兩個孩子,一個比我大兩歲的男孩子,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女孩子。
從那以後,我也算是有一個完整的家了,還是一個有哥哥和妹妹的家。
繼母一家三口來了之後,這個家就熱鬧了,唯一沒變的是父親眼裡從來沒有我,他反而對繼母帶來的孩子態度非常好,特別是繼妹。
父親每次從外面回來都會給她帶點小零嘴,每次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,而父親則說繼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,我們不應該和她搶東西,更不應該去計較。
我雖然會難受,但也習慣了被父親忽視,同時,也學會了自我調節,哪怕再渴望得到父親的愛,也只是冷眼看著。
唯一幸運的是,我可以和繼兄和繼妹一起上學,可哪怕我有上學的機會,卻沒有上學的熱情和興趣,換言之,別的小朋友可以安心聽課,而我卻和課堂格格不入,根本坐不住,40分鐘對我來說像一個世紀那麼漫長。
因此,我經常逃課,不進教室,老師剛開始還會找家長,後來對我的態度是聽之任之,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,我成了別人口中的「壞孩子」。
剛開始時,我以為父親又該責罵數落我,可我錯了,父親對我完全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,好像不管我好與不好,他都不在乎,特別是有了親妹妹之後,父親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妹妹身上。
後來,在我自己都放棄的時候,還是繼母看不下去,把我強押著去學校,守著教室外,逼著我聽課,晚上還讓繼兄看著我寫作業。
那一個學期,幾乎每天都是這樣過的,有了這一學期繼母對我「魔鬼」式訓練,我那些不好的習慣才得以改掉,學習成績也上去了。

其實,我能逐漸變好,主要是在繼母身上感受到了被人關心、有人在乎,為了不讓繼母失望,或者說不失去這份關心,我使足了力氣,想要在繼母面前好好表現。
也許我讀書還是有點天賦的,雖然起步晚,但學習成績還不錯,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,家裡的獎狀大部分都是我的。
只是,第一個潑我冷水的人還是父親,他每次都說: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,以後還不照樣要嫁人。
本來父親就不想讓我讀書,特別是在我讀完初中後,父親讓我輟學,後來,在繼母的支持下我才有機會繼續讀書。
只是,以當里的條件確實沒辦法讓所有的子女都讀書,哪怕繼母已經非常勤勞,可3個子女同時讀書,對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說,他們實在無法承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