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媳一直拒絕我和老伴幫忙還房貸,起先我不懂,老伴癱瘓後我終於懂了
導語:
大多數父母一輩子基本都是圍著子女轉,哪怕子女已經結婚,有了孩子,可父母心裡,始終都是以子女為先。
可以說子女的一舉一動無時不牽扯著父母的心,他們知道子女在外面看著光鮮,實際上過得不容易。
正因為心疼子女,很多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子女,除了帶孩子之外,有退休金的會把退休金拿出給子女還房貸或作生活開支,沒有退休金的則還會去打零工,每月掙三兩千塊,目的只是不想增加子女的壓力。
60歲的王阿姨和老伴就是這樣的父母,兒子買房子後,她一直想要幫兒子還每月3000的房貸,可被兒媳拒絕了。
剛開始她不懂,還以為是兒媳孝順,心疼自己,不捨得花自己的養老錢,直到老伴癱瘓後,她才明白了兒媳的真正用意。
她常感嘆:知人知面不知心。
兒媳到底做了哪些事情,才讓王阿姨有如此感嘆?

現在我們來聽一聽王阿姨的分享:
我是一名普通的女人,5年前還在外面打工,因為沒有文化,我做的都是最底層的工作,甚至是大多數人不願意做的工作。
我做過流水線上的員工,也曾和男人一樣,在工地上做泥水工,很多人都勸我不要那麼拼,說:明明家裡不缺那個錢,為什麼還要把自己搞得那麼辛苦?
老伴也同樣勸我,說:錢是掙不完的,但身體卻經不起你這樣折騰,你現在過度消耗它的話,到年紀大了,有你後悔的時候。
其實,我總覺得只要自己現在多努力一點、多掙一點,以後子女就可以輕鬆一點,起碼我們不用總向子女伸手,相對來說就是幫了子女。
再說,我不想被人看不起,更不想因自己的原因,讓孩子被人看不起,所以,這些年來,我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怎麼打工掙錢,怎麼存更多的錢上了。
後來,年紀大了,工地上的活實在是吃不消了,我開始做保姆,主要以鐘點工為主,一直到老伴出事,我才辭職回老家。
而老伴的性格或者說心態和我完全不一樣,他總說: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只要不偷懶,踏踏實實地儘自己的能力去做,那算盡到了本分,這就夠了。
我總鄙視他,說他的工資還不及我的三分之一,可他總說:我既不吃你的喝你的,又不用你養,你管我幹什麼。
可能因為我和老伴常年在外面,兒子和女兒都沒有教育好,他們和大多數人一樣,普普通通,既沒有高學歷,也沒有一技之長,甚至還沒有上進心。
特別是兒子,中考時成績很差,就給他報讀了一個技校,心想著以後他參加工作的話,總算有一技之長。
可是,兒子卻半途而廢,說自己不喜歡,吵著要出來打工,還說:別人都可以做普工,我為什麼不可以?
都說:兒大不由娘,最終,我們只能讓兒子自己去折騰。

女兒呢,更讓人生氣,可以說自己還是個孩子就找對象,不到20歲就把自己嫁了,還是嫁到隔壁,一個比她大14歲的男人。
當時我都快要被女兒氣瘋了,如果不是她先斬後奏,未婚先孕,我絕對不會同意她嫁給那樣的人。
因為,村裡人都知道隔壁屋這個男人沒本事就算了,還懶,家裡可以說是一無所有,甚至連間像樣的房子都沒有。
正因如此才一直找不到對象,偏偏我那傻女兒不知被他灌了什麼「迷魂湯」,八頭牛都拉不回來。
為這事,我和老伴成了村裡人笑話的對象,像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一樣,在村裡都抬不起頭。
還好,外孫出生後,女婿改變了很多,不但改掉了以前的不良習慣,還懂得了掙錢養家,慢慢地,這個小家庭有了起色,女兒也算做到了不求娘家人也可以把日子過好的諾言。
而兒子長大後,我和老伴為了讓兒子能夠找到對象,在老家建了一棟小別墅型的三層樓房,這在村裡可以說是頭一份。
可是,兒子談了一個外地的女朋友,女方雖然沒有要求我們一定要在外面買房,但是,從兒子的談話中我們了解到,婚後,他們還是希望在大城市發展。
記得兒子第一次帶女友回家見家長時,言談中,未來兒媳不止一次提到,說在農村沒發展,希望以後把戶口遷到城裡。
對此,老伴明確表示,說:我們都把積蓄都花在了剛建的房子上,如果你們想在城裡買房的話,目前沒有這個能力。
可能女方覺得我們男方不夠誠意,就故意在彩禮上刁難我們,本來我們不想同意兒子找的對象,可兒子死活都要娶,還一副:如果娶不到她的話就終生不娶的樣子。

都說:子女都是父母的債,沒辦法,為了兒子,我們硬著頭皮向親戚朋友借錢,給女方湊足了28萬彩禮。
為了給兒子做面子,兒子結婚時,我們在城裡最大的酒店辦婚禮,還請了攝影師,這一場婚禮花掉了我和老伴兩年的工資。
可以說,兒子從彩禮到辦完婚禮,幾乎要了我和老伴的半條命,看著那一張張的欠條,我愁得睡不著,心想著:這下子更要努力幹活了。